在地球另一端的新墨西哥大學實驗室里,杰拉爾德梅土木、建筑和環(huán)境工程系的研究人員正在致力于開發(fā) 3D 打印混凝土結構所需的材料。研發(fā)團隊憑借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(chǎn)制造的實驗室級混凝土(砂漿)3D打印機進行了大量研究,努力設計未來的建筑構件。如今,他們的可彎曲混凝土材料設計已正式獲得專利,最終的專利提供了4種不同的混合物,應變能力提高了 11.9%。
圖片來源:新墨西哥大學
傳統(tǒng)建筑依靠人工操作重型機械來放置鋼梁或木梁,從而搭建建筑框架,但這一過程既危險又昂貴。這只是杰拉爾德·梅土木、建筑與環(huán)境工程系助理教授瑪麗亞姆·霍賈蒂希望解決的材料和制造問題之一。另一個問題是基礎設施的維護。你可能以前在人行道上行走時注意到過裂縫。這是因為混凝土雖然非常堅固,但也很脆。即使是鋼筋混凝土也需要持續(xù)維修,這意味著從建筑物、橋梁到人行道,一切都需要定期維護。更具彈性的材料可以使公共基礎設施更耐用,維護成本更低。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探索哪些材料和工藝能夠解決這些問題。一些結構已經(jīng)部分使用3D打印機建造,但到目前為止,大多數(shù)工藝依賴于梁或鋼筋等關鍵材料的放置,這限制了3D打印應有的自動化程度。為了在沒有這些支撐的情況下打印物體,材料必須足夠堅固,能夠支撐自身而不會卡在打印機中。
超延展性水泥基材料必須含有足夠的纖維才能獨立牢固地站立,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的粘度,使其能夠通過打印噴嘴而不被卡住。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找到適當?shù)钠胶馐且豁棌碗s的研究挑戰(zhàn)。混合物中的纖維太少,打印的形狀可能會自行塌陷。纖維太多,材料在打印過程中就無法走得太遠。為了測試材料的可行性,必須精確混合、測量和打印它們。即使設計被打印成幾種不同的形狀和設計,包括小結構、棱柱體等,也必須測試它們的彎曲和抗拉強度。研究人員重復了這個過程,并探索了由聚乙烯醇、粉煤灰、硅粉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多種材料和纖維制成的混合物。
“這是一項非常成功的研究。這種材料具有3D打印特性和極高的結構可行性,可以用于建筑行業(yè)。”該項目主要研究人員霍賈蒂說。新墨西哥大學開發(fā)的新材料最終可以帶來諸多好處,例如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、減少維護頻率以及提高施工過程的自動化程度。建筑行業(yè)的同仁們,這場變革你準備好了嗎?